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,甘肅工程咨詢集團以健全完善干事創業體制機制為主線,以增強發展活力動力為目標,以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口,堅持五項原則、聚焦三大改革、完善三項機制,逐步建立了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,有效激發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動能,走出了一條改革奮進之路,效益增速明顯,發展勢頭強勁。2021年,營業收入較2019年(剔除毛紡業務)增長27.38%,利潤總額較2019年(剔除毛紡業務)增長22.23%。
探索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,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
建立健全職位管理體系。按照集團化管控、專業化管理、集約化運營的要求,崗位與職級分離管理,管理系列和技術序列并行,拓展多元化管理人員發展渠道,合理使用不同層次人才,完善管理人員職業發展通道,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搭建平臺。
推進選人用人體制創新。以“四能改革”為抓手,深入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,集團公司全級次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。面向市場選聘子公司副總經理3名,3戶子公司面向社會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,建立與業績考核緊密掛鉤的激勵約束和引進退出機制,實現選聘市場化、管理契約化、退出制度化。
加強干部績效考核管理。制定《經理層業績考核辦法(試行)》《子公司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》《機關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》等制度,子公司領導班子薪酬與單位經營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掛鉤、機關干部績效與集團整體經營業績掛鉤,考核評價結果與職務升降、薪酬調整緊密掛鉤,子公司副職負責人合理拉開分配差距,年度綜合考評優秀等次的干部年薪上浮5%,基本稱職的年薪扣減20%,不稱職的年薪扣減50%,實現收入能增能減,有效調動了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。
探索管理人員競爭上崗、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制。對考核結果排名靠后的按比例實施薪酬調整、崗位調整或職級調整,支持子公司通過揭榜掛帥、競聘上崗,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關鍵崗位。2021年集團黨委研究提拔2人次,調整9人次,交流任職2人次;子公司管理人員競聘上崗12人,退出管理人員12人。
加強勞動用工管理體系建設,實現員工能進能出
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度。制定《員工招聘管理辦法》,集團及各子公司分級分類開展校園招聘、成熟人才招聘、專業技術人才招聘、高級管理人員招聘工作,招聘信息通過甘肅人才網“國有企業招聘”專欄和甘肅工程咨詢集團網站、公眾號面向社會公開發布。
加強勞動合同管理。制定了《勞動合同管理辦法》,建立健全了以合同管理為核心、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,規范用工,規范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行為,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,確保用工管理依法合規。
統籌推動定崗定編定員。制定《2021年定崗定編定員工作方案(試行)》,全面推行全員崗位合同管理,選擇建設監理公司先行試點,各子公司分批穩步推進勞動合同與崗位合同實行并行管理,完成了定崗定編定員工作,定員人員全部簽訂崗位合同。
構建員工正常流動機制。制定《關于經營管理人員、專業技術人員、高級業務人員在集團內部有序流動有關意見》,實現經營管理人員、專業技術人員、高級業務人員在集團內部優勢互補、有序流動,建立了企業內部人力資源市場。規范集團總部機關和子公司人員招聘管理,規范員工招聘渠道、增量規模、學歷資質等基本情況,把控員工入口。
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,實現收入能增能減
強化工資總額管理。印發《工資總額管理暫行辦法(試行)》《關于進一步規范工資總額管理的通知》,堅持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,與勞動生產率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結合,切實做到工資總額與企業效益緊密掛鉤。堅持機關人員收入低于集團各子企業同層次人員平均收入、收入增長低于子公司收入增長幅度的原則,嚴格控制機關編制和崗位,嚴格控制機關工資發放,壓縮工資總額。
構建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管理機制。建立健全了以崗位價值為基礎,以業績貢獻為依據的薪酬管理制度,建立了完善的績效工資考核體系。將績效考核結果與收入分配、職務升降、新員工見習期考核掛鉤,形成了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。運用好市場化手段,建立績效激勵導向機制,實行全員績效考核,人才向優勢產業傾斜,收入向技術人才傾斜,逐步提高核心骨干員工薪酬的市場競爭力。目前集團公司整體薪酬分配固定和績效部分占比為4:6,績效占到總體收入的67%
健全差異化薪酬分配機制。合理拉開收入差距,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,加快推進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關鍵核心崗位傾斜。技術管理部門與普通操作人員收入差距在1.9倍到3.8倍之間,同一部門關鍵崗位與一般崗位的收入差距最大達6.2倍,關鍵崗位和貢獻回報傾斜明顯。
有效發揮上市公司長期激勵政策效應。充分利用好改革政策工具,向核心員工實施了股權激勵,分兩批共實施股權激勵人員891人、1140.9973萬股。其中,高級管理人員2人,占比0.5%、核心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干人員889人,占比99.5%。在充分釋放改革紅利、放大激勵作用的同時,有效構建了核心員工與企業的命運共同體,促進企業與員工共成長、共發展。(責任編輯:田樹芬)